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,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的处境愈发严峻。美国不仅锁定了哈梅内伊的藏身地点,甚至以色列也威胁展开暗杀行动,而在这关键时刻,普京却发表了微妙的言论,撇清了与伊朗的关系,表示两国之间只是“普通合作”。哈梅内伊未来的命运将如何发展?普京为何在此时选择如此表态?
据19日多家媒体的报道,伊朗向以色列中部的特拉维夫发射了至少25枚弹道导弹,其中7枚突破了以色列的防空系统,准确击中了该地区的证券交易所大楼。该交易所是以色列经济的核心之一,尤其依赖创投吸引科技公司。伊朗的打击不仅直接损害了以色列的金融心脏,而且造成的经济冲击远比炸毁军事基地或情报机构要“高效”。尽管以色列股市在美国的支持下未受太大影响,反而出现上涨,但这一炸弹的精准袭击,无疑令以色列感到尴尬和震动。
更令以色列颜面尽失的是,无论是成百上千枚的导弹雨,还是数十枚精准的弹道导弹,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却无法有效拦截。在这种情况下,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愤怒地表示,暗杀哈梅内伊已成为“不得不考虑”的选项,甚至他威胁称,只有通过彻底摧毁伊朗的领导层,才能“结束这场战争”。与此同时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声,公开表示美国军方已经掌握了哈梅内伊的藏匿位置,但不会进行直接的“斩首”行动,反而希望伊朗能够主动投降,放弃“无条件”的坚持。
展开剩余73%除开外交上的警告,美国的军事存在也正在中东加剧。美国航母打击群已经临近中东,而至少30架加油机已经抵达美国在该地区的多个空军基地。此外,英国的战机也正在部署,只需特朗普一声令下,英国便将成为对伊朗采取打击行动的先锋。尽管伊朗获得了巴基斯坦、胡塞武装和伊拉克的支持,这些国家更多是出于对以色列核威胁的担忧而站队,但面对美国和英国可能的军事介入,伊朗能否获得持续支持,仍然悬而未决。
在美以联合施压的情况下,伊朗的官方态度愈发强硬,表示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做好了随时可能被暗杀的准备。而在哈梅内伊消失的五天内,伊朗的最高权力由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最高委员会代管。外界普遍认为,如果哈梅内伊不幸身亡,伊朗的战争派和什叶派高层将会迅速接管,且不会出现权力真空。这一切都揭示出,伊朗如今面临的困境是多么艰难。然而,让人意外的是,俄罗斯在此时却发表了与伊朗关系“淡化”的声明,直言两国并没有深入的军事合作,双方的关系只是“常规合作”。
虽然伊朗的最高领导层已经预料到这一切可能的风险,但依旧不愿轻易放弃。很多人推测,哈梅内伊可能会在未来寻求他国的庇护,而俄罗斯作为伊朗的战略合作伙伴,似乎是最自然的选择。然而,普京却在面对媒体提问时表示,根本不愿讨论这一问题。他甚至公开声明,俄罗斯与伊朗的关系并不如外界所想的那样紧密,并详述了俄伊的合作范围。
普京的立场相当清晰,表示双方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并不包括军事防御,且两国的军事合作都是在国际法框架内进行的常规性合作。普京强调,伊朗从未向俄罗斯提出过求援,伊朗的地下工厂问题也没有引起俄罗斯的关注。表面看,这无疑是俄罗斯主动与伊朗划清界限,以避免被拖入中东的泥潭。然而,有美媒透露称,如果美军真正介入伊以冲突,给伊朗带来实质性威胁,俄罗斯可能不会袖手旁观。尽管克里姆林宫没有公开确认这一消息,但这一表态已足以反映出普京的立场。
首先,普京不会完全放任伊朗走向困境。俄罗斯一直在中东谋求战略利益,叙利亚内战时,巴沙尔政府邀请普京驻军叙利亚,为俄罗斯打开了中东的“大门”。然而,随着巴沙尔政权的垮台,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空间骤然缩小。现在,伊朗几乎是俄罗斯唯一可靠的战略伙伴,普京自然不可能在关键时刻放弃伊朗,尤其是在叙利亚失去重要支点后。
其次,普京对伊朗有一定的不满。尽管伊朗在俄乌冲突中给予了俄罗斯极大的支持,但伊朗也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。这种合作更像是商业交易,而非真正的恩惠关系。伊朗与俄罗斯在波斯湾三岛问题上的争执,以及伊朗主和派对西方的亲近,都让普京感到不满。因此,普京的表态也是在表达对伊朗某些行为的厌恶。
最后,普京已经明确表示,伊朗若寻求援助,俄罗斯一定会介入。伊朗尚未向俄罗斯求援,或许是为了挽回在国际上“软弱”的形象。但随着战局不断升级,以色列和美国的军事压力日增,伊朗最终可能会向俄罗斯求助。普京的“有条件参战”表态,意味着如果伊朗确实面临致命威胁,俄罗斯绝不会袖手旁观。
在这场复杂的中东博弈中,22个中东国家一直在激烈竞争,而以色列的加入更是使局势变得扑朔迷离。如何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保持地区平衡,成为了各国必须思考的问题。如今,俄罗斯已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,而中国也公开支持伊朗捍卫领土主权。接下来的局势将如何发展,关键还是取决于美以是否会将冲突进一步升级。
文章来源:战旗团队,文责自负
发布于:天津市
下一篇:没有了